【党史学习教育】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概论课教研室召开本学期第6次集体备课会暨党小组活动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围绕如何使“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概论课教研室于5月11日晚通过腾讯会议召开本学期第6次集体备课会暨5月份概论课党小组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为概论课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备课会上,教研室主任、党小组长谢丽丽老师率先就第十二章的教学内容如何融入“四史”内容做了发言,她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魂,在这里可以对这一段党史进行挖掘,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仰。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培养,教师在将四史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本人、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再教育的过程。

黄锡富老师认为:对为什么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可以通过对建国以来南海问题的争端这一段国史的回顾,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赵瑾老师认为: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教学内容过程中,融入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我国外交领域的四史内容。

马艳青老师、李瑞君老师也分别做了发言。老师们认为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学生的眼界、需求和知识储备都有所提升。这就意味着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主体的现状和需求,“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提升各门课程教师守土有责、围绕主题的能力。

将“四史”融入思政课堂,不仅符合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传统,而且立足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助于增思想性、学理性相统一,历史观与“三观”相一致,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助于增强高校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