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深化思政课育人综合改革,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全面发展。
坚持“党建+“的理念,探索形成“四个全面”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党建工作取得新飞跃。学院党委秉承“党建+”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教育教学育人工作在哪里,支部党建工作就在哪里;师生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在哪里”的原则,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探索形成“四个全面”即党委党支部全面统筹、党小组全面协同、党员全面参与、党建工作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实现了学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等全领域各环节党组织有效全覆盖,确保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党的领导全面有力。学院党委2021年获批“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思政课教师第一党支部2020年成为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领导联系党支部工作点,2021年获批“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创优争星”五星级党支部,2022年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凝练学科方向,精准聚焦学科内涵式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广西重点学科,先后获批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广西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西高中政治课程基地等9个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科研、教学基地。同时,通过举办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论坛、高校辅导员发展专题研讨会等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扩大影响力。获批广西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博士授权点建设单位。
学院立足民族地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民族地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研究,创新发展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青少年发展”和“中国近现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基本问题”等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排行榜前40%。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院结合学校和学院发展实际,抓住博士点建设重要契机,推行人才强院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鼓励本院教工报考高层次学位、外出访学深造,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培养和引进了35名博士,12名教授。形成了一支以高职称、高学历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力量,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和学科研究方向上层次分明,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学科专业队伍。先后获批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人。7人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计划领军人物、卓越人才和优秀教师、1人获评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1人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一批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奖励十余项。
打造金课,持续深化思政课“三三制“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品牌效应凸显。经过多年思政课改革实践探索,在高校思政课改革中形成了“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政课‘三三制’”教学新模式;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形成“多维贯通、螺旋上升、全段育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三链”育人新体系,成果于2018年、2020年分别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2019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先后有区内外50多所高校来学校考察学习思政课综合改革,学校也多次被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达到93.7%。2021年承办广西大型主题情景系列思政课第一讲“青春之问”,得到广大学生点赞认同。加强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先后获批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彩视频课程、5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成果突出,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等,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 项。教学团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分别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西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微课评选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思政课教师第一党支部获国家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人获全国教学名师、3人次分别获全国优秀教师和思政课优秀教师、3人获全国思政课教学能手,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省级优秀教师。
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通过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多年来,为边疆民族地区输送了近4000名扎根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本科生和360多名硕士研究生。近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在广西区内就业人数超过 75%以上(2018年在区内就业达到了97%),且75.5%在普通中学任教,其中超过60%的毕业生主要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教育的实际,很好地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近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深造率也连续名列学校前茅。22人次进入双一流大学深造。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突出,6人次大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二等奖,27人次大学生获省级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本科师范生技能比赛二等奖,连续四届获得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思政学科初中组第一名、高中组第一名。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优秀,多年来,持续获得学校“文明学院”称号,2020年学院团委获广西“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谋划高水平科研成果,科学研究稳步提升。以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依托学院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聚焦民族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效。主持了国家重大课题子项目4项,国家社科课题30多项,省部级课题150多项。近五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C刊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出版学术专著26部。参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乡村教育与社会治理各类服务项目13项,撰写了12篇咨询报告,得到了教育部以及自治区领导的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用。
创新社会服务“五进“模式,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广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理论主题宣讲和中小学党建、德育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广西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训班等高校培训班以及中小学党建、中小学德育培训班近50期,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深入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活动,每年近80场次,受益群众近2万人,1人评为自治区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乡村教育与社会治理等各类服务项目15项。与贵港市委宣传部开展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成效显著。组织了教授和博士、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前往贵港市覃塘区围绕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理论宣讲和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多次与广西电视台共同录制了大型科学理论大众化访谈节目《凡事说理》,受到了多方关注。
过去这十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新发展,下一步,学院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记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契机,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维护边疆国家安全、建设壮美广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