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由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广西)、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宣传思想文化研究院主办的“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于11月2日在南宁举行。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开幕式、主题报告和四个单元的专家主旨报告,同时还特别设置了一个青年学者论坛。学校党委书记张鹏在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上致辞发言。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主持。
张鹏代表学校对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学术期刊的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对南宁师范大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给予支持的单位和教育工作者表示感谢。张鹏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举办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本次研讨会也是学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张鹏围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作主旨发言,他认为,数字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要着眼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关键,要大力培养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数字素养。二是教育内容数字化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根本,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字化。三是教育方法数字化变革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数字化变革。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取得一批积极的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刚在题为《以数字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的报告中指出,要从文化层面理解数字思政是文化创新的应有之义,深刻把握文化现代化中的守正创新。其中,“守”的是民族的文化根脉,“创”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样态。要对数字思政进行多维度的内涵解读,运用数字技术为思政赋能增效,以数字技术高效整合利用思政资源,以数据要素驱动思政提质增效,构建多维度数字思维融入的思政体系,实现思政创新发展的新样态。要深化思政实证研究的价值意义,为思政基础理论创新提供丰富养分,系统建构思政的科学形象,进一步促进思政功能的拓展和应用。要围绕田野调查、案例研究、大数据挖掘、模型建构、评价常模研究等方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冯刚强调,日常生活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实在”,承载了意义系统的复杂性。数字技术要关注青年学生日常生活变化特点、把握教育对象发展规律,注重大数据挖掘在对象研究中的开发和应用。
研讨会上,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项久雨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习胜教授、广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赵君教授、桂林旅游学院校长林春逸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刘社欣教授、张国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丁科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聂立清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汪勇教授、南宁师范大学曾令辉教授、韦吉锋教授、广西民族大学陈媛教授、桂林理工大学邱杰教授、广州理工学院柳恩铭教授、玉林师范学院教授杨耕等26位专家学者聚焦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主旨报告。会议期间,还特别设立了“青年学者论坛”,先后有9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作了发言。
与会专家紧跟学术前沿,探讨学术之真、探寻学术之道、破解学术之问,彰显学术责任担当。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既有思想碰撞,又有凝聚学术共识,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经验分享,既彰显思政学界专家学者的责任担当,又深刻感受到思政学界老中青学者们“传帮带”的学术风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国40多所高校和学术期刊杂志的专家、学者和老师们2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